400 0506 816
新闻中心
小赤峰吧- 赤峰吧-一个小而美的贴吧
新闻中心

改革开放40年 青海农牧业发展铿锵有为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9日 



  央广网西宁2月17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陈令谕 郭四辈)改革开放40年,青海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面对耕地少、复种指数低、土地产出率低的实际,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调结构、抓特色、重科技、攻单产,农牧业发展铿锵有为。

  回顾40年,青海省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截至2017年底,全省蔬菜产量171.4万吨、肉类总产45万吨、禽蛋3.8万吨、牛奶45万吨,冷水鱼产量已占到全国的1/3。牛羊肉每年外销达到6万吨,供应省外露地蔬菜50万吨,成就了“舌尖上的青海”。

  40年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青海省现代农牧业建设的生力军。其中,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4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070家。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国家和地方开始支持并鼓励企业作为牵头组织者领办专业合作社,西宁市湟中县召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便是乘上发展“东风”在同年成立的。如今,企业已发展成为青海省一家种植食用菌及果蔬的农牧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西宁市湟中县召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召荣介绍:“从刚开始的三、四栋温室,发展到今天400多栋食用菌的温室规模,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改革开放调整农民产业结构这一块,我们企业也逐步跟上去了。”

  西宁市湟中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侯延成说:“把最优质的资源、项目还有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改善农业基地基础设施,推广绿色、优质、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做到扶持一家,强大一家。”

  如今,合作社已开发出近30公顷的种植基地,掌握无土栽培、喷灌等农业生产技术,并形成“召荣牌”商标,所种植的食用菌和果蔬每年就有1400吨产量。

  周召荣说:“收入都是非常可喜的,我们也带动了周边的好几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真正体现了农业发展反哺社会的作用。”

  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是核心。40年来,青海省始终把农牧民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实施了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认定新型职业农牧民11138人,广大农牧民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湟中县拦隆口镇千东村的马义功,就是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别看现在精于种植,四年前,他还只是在别人经营的合作社里务工。通过自学和培训,2016年,掌握了技术后的马义功,自己也承包了两个大棚,开始种植辣椒。

  马义功告诉记者:“发现合作社的辣子种得特别好,价钱卖得好,我就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种辣子的技术。两个大棚一年除去各项开支,能挣八九万块钱。现在房子盖上了,车也买上了,想多承包两个温棚,效益更好一点。”

  青海茂禾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闫永红介绍:“农户承包过程中,我们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农户种植有技术,产品有销路。”

  农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0年来,青海省为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组建了11个农牧业创新平台;全省构建了农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通道,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6.5%;牦牛育种工作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史的空白,冷水鱼养殖已步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油菜育种、马铃薯脱毒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青海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李莉介绍:“主要就是在新品种选育上做了大量工作,也选出了系列新品种;第二个我们主要是在配套的栽培技术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提高它的产量。通过通力合作,我们的新品种新技术,会更广泛的运用于青海省的蔬菜产业中。”

小赤峰吧- 赤峰吧-一个小而美的贴吧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1011561号 技术支持:王拓 | 空间提供:法人会